云南代表委员聚焦民生保障谋良策出实招
增进民生福祉 温暖百姓心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一份长长的民生清单,教育、医疗、养老、消费、住房等诸多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都得到回应。“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两会现场,“民生”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高频词,大家聚焦民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履职思考。
补齐民族地区教育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李友祥委员关注到,边疆民族地区经历脱贫攻坚之后,学前教育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但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我调研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农村地区,发现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够。”国家高度重视补齐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他建议在确保义务教育政策持续保障的基础上,通过落实保育教师编制、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补助家庭困难学生等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欠发达地区孩子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
黄丽云委员关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她认为要拓宽民族地区就业渠道,必须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民族地区纯体力型劳动力培养成文化型、技术型的劳动力。她建议国家将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拓宽民族地区就业渠道、保持就业稳定、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举措统筹谋划,特别在制定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政策规划中加大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分量。同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企业面向民族地区开展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实施东西部提高劳动力素质协作帮扶的力度,让东部发达地区优质职业院校对口帮助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在帮助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推动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面向民族地区扩大招生规模。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并在推进养老保险、促进医养结合、发展社区养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这让长期关注老龄事业发展的邓进秀代表感到振奋。他说:“我们国家即将由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应对老龄社会加速到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一个严峻挑战。”
群众普遍反映养老设施缺乏,邓进秀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城市规划要同步规划养老设施,特别是新建小区要同步规划养老设施。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的同时,加快推进“医院+养老”模式,加快发展远程诊断和远程医疗,让“医养结合”惠及更多老人。
杨鸿生委员也对加快“医养结合”提出了思考。他建议,整合民政、卫生健康等优惠政策,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同时享受养老行业、医疗行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机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内部改扩建,发展成为医养结合的机构,将乡村卫生院、卫生室和乡村养老院、幸福院一同建设、一体发展、联体运行,解决乡村养老和医疗结合的难题。
在加大老年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方面,杨鸿生建议落实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打通职业成长绿色通道,吸引广大医务人员加入全科医生的团队,充实家庭医生力量。同时,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专业,加强专业护理型人才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劳动者参加政府补贴的养老护理相关职业就业技能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不少代表委员围绕这个话题,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建议。
侯桂芬委员说:“目前云南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但由于边境线长、口岸多、便民通道多,面临的边境疫情防控压力还十分巨大。”她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筑牢边境疫情防线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行为,对边境地区查缉封堵、外来人员排查、执勤点设置等方面给予更多资金投入。同时,支持边境地区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在核酸检测能力、隔离场所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云南更多支持,不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采样、消杀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坚决打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杨晓红委员关注到,目前我国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机构主要由政府投入管理,服务供给局限于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着服务供给不足、全周期健康服务理念欠缺、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她建议进一步加大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在持续加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政策内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建立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模式。并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由管理主导型转变为管理引导型,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管建立有效的协作,实现多元化、多角度治理。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杨莲英、陈文琴等来自基层医疗卫生一线的代表们认为,政府层面应该继续加大力度,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要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从待遇、职业发展多个维度加强保障和建设,让他们安心在农村工作,免去后顾之忧。(记者 郎晶晶 左超)